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光华路299弄6幢11号

邮编:315040

联系人:周小姐

电话:0574-87227134

传真:0574-89078138

邮箱:info@chinese-apollo.com

网址:www.chinese-apollo.com

降息潮涌澎湃、贸易战笼罩:沪铜周跌2.4%折射市场博弈本质
2025/10/30 32

1.降息潮涌澎湃、贸易战笼罩:沪铜周跌2.4%折射市场博弈本质​
价格复盘:本周(10.13-10.17)沪铜高位承压回落整理,周线下跌2.40%。当前月合约周均结算价85112元/吨,日均下跌552元/吨;环比(10月10日当周)下跌1.36%,反映短期上行动力不足。 铜作为“经济晴雨表”的金属,近期呈现“预期与现实背离”的分化格局:瑞银预测未来三年铜价将飙升,但现货市场成交清淡、下游厂商观望情绪浓厚。这种“远期看涨与近期疲软”的矛盾,凸显当前铜市在宏观预期(如能源转型、基建投资)与微观需求(如库存累积、实际成交)间的博弈张力。
一、本周国内主要现货走势:
10月17日当周,国内现货铜价高位回撤。数据显示,长江现货1#铜均价报85446元/吨,日均下跌366元/吨;环比上周均价86385元/吨下跌1.09%。广东现货1#铜均价报85318元/吨,日均下跌354元/吨,环比上周均价86275元/吨下跌1.11%。
二、本周国内外铜期货走势:
CCMN数据显示,本周伦铜价高位震荡回落。前四个交易日LME期铜均价报10649.25美元/吨,日均上涨61.5美元/吨;环比上周均价10714.25美元/吨下跌0.61%。
数据显示,本周沪铜高位承压回调整理,周线下跌2.40%。当前月合约周均结算价85112元/吨,日均下跌552元/吨;环比前一周均价86285元/吨下跌1.36%。
三、国内外铜库存走势:
本周伦铜库存继续下降,较上一周减少2,175吨至137,225吨,环比上周跌1.56%,刷新两个多月低位。
本周沪铜社会库存小幅累积,较前一周减少550吨至110,240吨,环比上周涨0.50%创逾五个月新高。
四、本周铜市场分析:
【海外经济动态】
①特朗普就中方稀土等关键物项出口管制作出激烈回应,威胁加征100%关税并实施关键软件出口管制,引发市场恐慌。白宫称政府停摆期间或解雇超1万名联邦雇员,特朗普施压民主党支持临时拨款法案,否则将针对性裁员。
②美联储10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达96.3%,12月降息预期亦同步上升,宽松预期削弱美元吸引力,推动资金转向风险资产及黄金市场。
③美国9月私营通胀数据上升,在官方CPI缺位背景下印证关税推高商品价格趋势。
④欧元区9月通胀率回升至2.2%,核心通胀2.4%略超预期,服务业CPI3.2%,通胀显著低于2%目标风险降低。
【国内金融动态】
①9月中国制造业PMI49.8(预期49.7),非制造业PMI50(预期50.2),RatingDog制造业PMI51.2、服务业PMI52.9、综合PMI52.5,显示经济结构性分化。
②9月CPI同比-0.3%,PPI同比-2.3%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持平。1-8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0.9%,汽车行业收入6.8万亿增8%,利润3035亿降0.3%,利润率4.5%低于工业平均6%;8月汽车收入8856亿增7.5%,利润298亿降10%,利润率3.4%创同期新低。
③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3.1%同比降40BP,个人住房贷款3.1%降25BP,信贷结构优化,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8.2%。
④“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50亿㎡,15省二手住宅交易量超新房。
⑤发改委、能源局发布《跨省跨区电力应急调度管理办法》,明确应急调度电价机制,目标2027年底全国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含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改建4万个“超快结合”充电枪。
⑥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车市降价车型23款(去年同期36款),新能源促销力度10.2%同比增2.6PCT,传统燃油车23.9%同比增1.9PCT,反内卷推动车市平稳运行。同时,在10月17日工信部表示,将研究制定“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旨在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供应方面】
①全球铜矿供应持续受扰:2025年上半年全球主要铜企产量同比仅增1.28%未达预期,印尼自由港的Grasberg矿区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停产致四季度产量锐减20万吨(占全球0.9%),2026年再减27万吨(占1.2%);Teck Resources下调两大铜矿产量指引,智利Quebrada Blanca铜矿产量预期从21-23万吨下调至17-19万吨,加拿大Highland Valley铜矿从13.5-15万吨降至12-13万吨。
②铜精矿TC报价处历史低位,强化供应紧张预期。9月中国电解铜产量112.10万吨环比降4.31%,10月预计108.25万吨环比降3.4%,主因冶炼厂检修及阳极板供应紧张,10月检修影响粗炼产能140万吨,减产约4.73万吨。8月精铜净进口同比增3.96%至22.75万吨(累计降9.34%),废铜进口17.936万金属吨环比降5.64%(同比增5.79%,累计微降0.04%)。库存方面,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公布数据显示,本周伦铜库存延续下行趋势,最新库存水平为137,225吨,刷新两个多月低位。上海期货交易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10月17日当周,沪铜库存延续累积,但增速明显放缓,周度库存小增0.50%至110,240吨,位于五个多月高位。
【需求方面】
①国内储能经济性拐点已至,1-9月招标同比增88%,新能源入市推动峰谷电价差拉大及容量电价政策提升储能IRR;海外意大利MACSE机制启动、美国数据中心电力缺口支撑光储需求,海外产能或规避部分关税。
②2025年8月底全国充电设施达1734.8万台(每5车配2桩),高速公路充电设施超4万个(五年5倍增长),97%县城及80%乡镇配建公共充电设施;大功率充电设施3.7万台实现“一秒一公里”,预约充电、谷电充电成常态;新能源车参与电力市场,用电高峰放电、低谷充电助力消纳光伏风电,未来充电免费模式可期。
③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降12.9%(住宅降11.9%),施工面积降9.3%(住宅降9.6%),新开工降19.5%(住宅降18.3%),竣工降17.0%(住宅降18.5%);销售面积降4.7%(住宅同),销售额降7.3%(住宅7.0%);8月末待售面积7.62亿㎡环比减317万㎡(住宅减307万㎡);到位资金降8.0%,国房景气指数93.05。
④《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要求2027年底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除高寒高海拔地区外均具备充电能力。
⑤10月1-12日新能源乘用车零售36.7万辆(同比-1%,环比+1%),渗透率53.5%,累计923.6万辆增23%;批发32.8万辆(同比+1%,环比-11%),渗透率60.2%,累计1077.5万辆增31%。⑥AI驱动铜需求:大数据中心建设及电网升级推升铜消费,液冷氟化液、PCB树脂等材料需求同步增长。
⑦9月中国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48.5万吨环比增14.1%,铜矿砂进口258.7万吨(1-9月累计2263.4万吨增7.7%);铜线缆企业开工率65.44%环比微降0.41PCT但同比降32.24PCT(低于预期1.23PCT),电力/建筑/汽车需求延续疲软,双节假期致企业停产放假,生产天数缩短制约开工率;现货市场交投清淡,铜价过高抑制消费,库存小幅增加但换月后现货升水保持小升水,下游观望情绪浓厚。
【长江视点】
本周(10.13-10.17)沪铜高位承压回落整理,周线下跌2.40%。当前月合约周均结算价85112元/吨,日均下跌552元/吨;环比(10月10日当周)下跌1.36%,反映短期上行动力不足。
【宏观面】
①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强化:市场预计10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达96.3%,12月再降息预期亦持续升温。鲍威尔鸽派表态推动美元走弱,支撑以美元计价的铜价。瑞银预测2026-2028年铜价将突破1.3万美元/吨,核心逻辑在于新能源(电动车、光伏)及AI数据中心需求激增,而矿端供应受印尼不可抗力因素停产、智利矿场事故、秘鲁抗议、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铜矿停产等"黑天鹅"事件冲击,供应弹性持续受限。
②美国政府停摆陷入僵局:参议院第九次否决重启政府提案,行政系统动荡加剧,大规模裁员计划引发司法争议,两党围绕财政支出博弈升级。据估算,停摆每周造成约150亿美元经济损失。贸易战方面,特朗普威胁削减对华贸易,双方互征港口附加费推升运输成本,货物流通受阻。若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市场风险偏好或转向黄金、白银等避险资产。
③中国制造业稳中提质: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29.8%,高端化转型提速。全年经济平稳运行背景下,四季度预计需15万亿元投资及13-14万亿元消费支撑。政策端或加码稳增长组合拳——扩大大宗消费支持(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扩大、流程简化),推动家电家装联动、老旧小区改造;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健康、医疗、文旅、数字消费),可能发放消费券激活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等场景。
【供需基本面】:
①现货市场"躺平":本周现货升水持续承压收窄,下游加工厂开工率维持低位,现货市场成交清淡,实际需求依旧疲软。
②冶炼厂"出海避险":因国内外铜价倒挂形成套利空间,中国两家大型冶炼厂正秘密向LME仓库及亚洲仓储点输送2.5万-5万吨现货铜,通过出口赚取海外高价差价——此举短期内加剧了国内现货市场的"紧张错觉",但长期或分流国内供应压力。
③隐藏的"定时炸弹":全球铜精矿供应延续紧张态势,现货加工费TC/RC持续低位运行,冶炼利润逼近盈亏线。日本、西班牙、韩国三国工业部罕见联合声明,警告当前TC/RC水平已跌至"不可持续"区间,若矿企不提高加工费,部分冶炼厂将面临减产甚至关闭风险——一旦冶炼端收缩,精炼铜供应缺口或进一步扩大;但当前国内冶炼产量仍延续增长,沪铜社会库存累积形成价格压制。
④需求韧性博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电网投资保持正增长,电源端投资增速放缓;汽车产销实现同比正增长,支撑部分用铜需求;家电行业排产呈现负增长,地产领域持续疲弱,整体需求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
【总结】
美联储10月降息概率升至96.3%、中美贸易战升级、美国政府停摆风险攀升与中国政策加码交织,铜价高位承压震荡。基本面呈"供紧需韧"态势——全球铜市结构性短缺延续,10月国内库存虽小幅累积但不改历史低位显性库存本质。国内传统消费旺季叠加"十五五"规划及产业政策,预计2025Q4-2026年电网、新能源、家电等领域铜需求将获刚性支撑,形成需求端重要托底。
五、本周国际财经热点:
国内财经:
1、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组织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聚焦算力网络发展,目标到2027年构建全域覆盖、高效畅通的城域毫秒用算网络能力体系,实现算力中心毫秒互连(<1毫秒)、重点场所毫秒接入(<1毫秒)、应用终端毫秒可达(网络时延<10毫秒)。
2、广汽传祺10月16日宣布,向往M8宗师版正式上市,推出尊享版(26.99万元)与激光雷达版(28.99万元)两款车型。并同步推出限时置换优惠:全系可享10000元补贴,广汽用户置换额外加码5000元,传祺M8/E9老车主再增5000元,最高优惠达20000元。旨在强化广汽传祺在高端MPV市场的竞争力。
国际财经:
1、法国主权评级上月被下调至A+(稳定展望),惠誉随即将55家公共财政实体中46家的评级同步下调。目前法国所有公共财政实体评级均属"A"类;若主权评级再降至A级,除1家实体外,其余实体评级将全部下调。
2、洛杉矶港9月处理货运量达883,053个20英尺标准箱(TEU),虽同比微降7.5%,但这一数据足以助力该港创下季度新高。值得关注的是,空箱处理量同比减少10%至308,317个,而空箱数量常被视为未来进口量的先行指标,反映在当前压力背景下,洛杉矶港口的强劲韧性,表现亮眼。
六、【后市展望】
♦ 全球环境复杂化:世界银行2025年6月《全球经济展望》指出,四季度面临贸易壁垒攀升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的双重阻力,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仅2.3%,创2008年以来除衰退期外的最低水平。核心动因包括美国关税水平达近百年峰值、地缘摩擦扰乱贸易投资,以及9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5.4(8月为58.2)显示信心脆弱。
♦ 美元避险属性受挑战:美国政府停摆三周已致约4000名联邦雇员失业,叠加军人薪资延迟,联邦雇员消费占个人消费支出2.3%的影响显现,市场对美国消费端与民生稳定的担忧升温,削弱“美国经济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认知,进而降低美元配置吸引力。需关注参议院重启政府提案的投票进展及停摆后关键经济数据补发布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强化作用。
♦ 铜价多空博弈逻辑:美联储降息持续发酵、美元软化预期及供需紧平衡支撑铜价在83500-87500元区间震荡上行,中线目标88500元。若特朗普持续加码关税引发全球贸易恐慌,资金或转向黄金等避险资产,现货成交萎缩可能测试84500元支撑位,但供应端紧张与AI/新能源需求强劲将限制跌幅。预计下周沪铜区间82500-89000元,LME铜价10200-11000美元。

 

2.铜价冲顶!中国冶炼厂掀“出口潮”:5万吨铜料涌入伦敦市场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近日以每吨10620美元逼近历史高位,全球最大铜生产国中国正掀起新一轮“出口潮”——多家头部冶炼厂计划未来数周向LME保税库及亚洲仓储点发运2.5万吨至5万吨现货铜,以捕捉海外高价套利窗口。这场由全球矿山供应紧张与美国货币宽松政策共同催生的金属盛宴,正重塑中国冶炼企业的利润版图。
“国内冷、海外热”的套利逻辑
据知情人士透露,江西铜业、云南铜业等大型冶炼厂已启动出口预案。这波操作背后是鲜明的价差逻辑:LME现货铜对期货升水持续扩大至每吨200美元以上,反映海外现货供应趋紧;而上海洋山铜溢价却较9月底暴跌超20%,折射国内需求疲软——电线电缆企业因铜价飙升被迫压缩采购,部分中小企业甚至暂停接单。
“这和今年夏季的行情如出一辙。”某期货公司分析师指出,当时LME铜价同样高位运行,冶炼厂通过“国内生产、海外交割”的套利模式,将出口占比从常规的5%提升至15%。如今,随着美国降息周期开启与全球绿能转型需求激增,铜矿供应缺口进一步扩大,中国冶炼企业正将出口策略常态化。
“铜锌双飞”背后的产业密码
值得关注的是,此轮出口潮已从铜扩展至锌等品种。金川集团等企业近期开始增加锌锭出口,形成“铜锌双飞”的布局。业内人士解释,这既源于LME锌价同步上涨带来的套利空间,也反映中国冶炼产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作为占据全球60%精炼铜产能的国家,中国正通过灵活调节进出口节奏,对国际金属市场形成“平衡器”效应。
风险与机遇并存
然而,这波出口潮也暗藏风险。国内分析师提醒,若海外铜价出现回调,大量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库存积压;而电线电缆企业承压的现状,也折射出制造业成本传导链条的脆弱性。但站在企业视角,冶炼厂代表直言:“在海外需求旺盛、国内消费疲软的窗口期,出口是必然选择。我们更关注如何通过期货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未来展望
据花旗银行预测,2025年全球铜供应缺口将扩大至30万吨,LME铜价有望突破12000美元大关。在此背景下,中国冶炼企业的“出海潮”或将持续。正如某行业专家所言:“这不仅是简单的套利行为,更是中国在全球金属定价体系中话语权提升的缩影。”当国际资本在伦敦市场为铜价疯狂时,中国冶炼厂正用万吨级铜锭书写着自己的“价格叙事”——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博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3.铜价8.5万元关口极限撕扯:降息托底VS贸易阴云谁主沉浮?​
今日(10月16日)沪铜主力合约在85000元/吨关口呈现“冲高跳水”后震荡小升的波动行情——早盘85450元/吨触顶后午后跳水至84460元/吨,最终收涨0.08%至85070元/吨。亚盘时段,伦铜冲高后进入震荡行情,北京时间16:40最新价报10581美元/吨,涨0.05%。这一价格波动背后,是市场对“降息预期托底”与“贸易阴云压制”的激烈博弈。
降息预期:铜价的“隐性护城河”
美联储年内降息25个基点概率高达98%,鲍威尔鸽派讲话更强化了宽松预期。历史数据显示,铜价与美元指数长期呈负相关,降息周期往往伴随铜价上行。瑞银集团最新报告印证这一逻辑——受全球铜矿供应收紧(印尼、刚果、智利矿区事故频发)、新能源需求激增(电动汽车、数据中心铜需求占比已超15%)双重驱动,2026年起全球精炼铜将现结构性短缺,库存或降至十年低点。该行上调2026-2028年铜价预测至11464-13095美元/吨,较此前预期提升8%-19%。
贸易阴云:供应链的“隐形杀手”
但贸易摩擦阴云正形成反制力。特朗普政府威胁削减对华贸易,中美互征港口附加费推高运输成本,若局势升级,市场或转向黄金、白银等避险资产。更值得警惕的是铜加工费(TC/RCs)暴跌引发的连锁反应——日本、西班牙、韩国联合警告“冶炼厂难以为继”,已有企业计划缩减冶炼产能。国内铜精矿加工费持续低位运行,叠加国庆后“银十”旺季消费平淡(家电排产负增长、地产疲弱),下游加工厂开工率提升有限,现货市场成交清淡。
关键变量:供需天平如何倾斜?
当前铜价高位震荡的核心矛盾在于:供应端扰动(矿端事故、品位下滑)与需求端韧性(新能源产业扩张)形成拉锯。英美资源与泰克资源540亿美元合并虽利好供应,但难解铜矿紧缺根本问题。LME铜价上涨刺激中国冶炼厂出口(两家大型企业计划出口5万吨铜),短期或缓解海外供应压力,但国内显性库存低位已成常态。
投资策略:关注三大“锚点”
投资者需紧盯三大变量:一是美元走势(降息节奏影响实际利率),二是铜冶炼产量变化(加工费暴跌或触发减产),三是下游需求动态(新能源汽车、AI数据中心铜需求能否对冲地产疲软)。若贸易摩擦升级,需警惕供应链中断风险;若降息超预期,铜价或突破85000元/吨关口向上。
这场“双面博弈”中,铜价正寻找新的锚点——既不是单纯依赖降息预期的“空中楼阁”,也不是贸易阴云笼罩下的“惊弓之鸟”。唯有把握供需基本面变化,方能在高位震荡中捕捉机遇。毕竟,在新能源革命与地缘博弈交织的当下,铜早已不是简单的工业金属,而是映射全球经济格局的“铜镜子”。

 

4.铜金双引擎狂飙!紫金矿业三季报炸场:日赚1.6亿直逼万亿市值
当全球矿业巨头还在大宗商品浪潮中起伏时,紫金矿业用一份“王炸”三季报宣告:铜价高位运行+金价历史新高,才是资源龙头的终极密码!前三季度狂揽378亿净利润,单季日赚1.6亿,市值稳居全球矿业第三——这波操作,连华尔街都直呼“内行”!
【铜金锂三箭齐发,量价齐升演绎“暴利逻辑”】
翻开紫金的三季报,最亮眼的莫过于铜金板块的“双核驱动”。前三季度矿产金产量65吨,同比暴增20%,直接吃下金价41%-44%的涨幅红利;矿产铜83万吨虽环比微降6%,但5%的同比增幅叠加高位铜价,仍让铜板块成为盈利“压舱石”。更令人咋舌的是,公司矿山企业毛利率高达60.62%,同比提升近3个百分点——这背后,是新并购的加纳金矿5个月贡献3.2吨产量、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投产即达产,以及塞尔维亚铜金矿的持续增储。
【锂板块悄然布局,钼矿项目剑指全球龙头】
在众人聚焦铜金时,紫金的锂板块已悄然起势。阿根廷3Q锂矿一期2万吨碳酸锂项目投产,湖南湘源锂矿500万吨/年采选系统四季度试生产,藏格矿业贡献的0.37万吨产量——这些数字串联起紫金在新能源赛道的野心。而72亿投建的安徽沙坪沟钼矿更显战略深意:钼金属资源量210万吨,达产后年产2.21万吨,叠加巨龙铜矿、多宝山铜矿的副产钼,紫金有望问鼎全球最大钼生产商。
【成本上升隐忧?紫金早有“破局术”】
面对矿产品单位成本上升的质疑,紫金早有准备。部分矿山品位下降、运距增加带来的成本,被金价上涨带来的权益金增长对冲;新并购企业过渡期的高成本,则通过规模化生产逐步消化。更关键的是,公司通过技术革新持续降本——比如大直径深孔空场嗣后充填法在钼矿项目的应用,就显著提升了资源回收率。
【行业视角:铜价高位下的资源龙头狂欢】
据BMO Capital Markets数据,2025年全球铜需求将达2500万吨,而供给缺口持续扩大。紫金矿业作为全球铜资源储量最丰富的企业之一,恰逢其时地享受着铜价高位运行的红利。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黄金产量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黄金的避险属性将进一步放大紫金的估值优势。
总结,当前从铜金双飞到锂钼布局来看,紫金矿业用三季报证明:真正的资源龙头,从不是被动等待价格上涨,而是主动构建“多矿种、多周期”的抗风险体系。当全球投资者还在争论铜价是否见顶时,紫金已用8000亿市值给出了答案——在资源为王的时代,能同时驾驭铜、金、锂、钼四大战略金属的企业,才是穿越周期的终极赢家!


5.宏观博弈+供需双弱下:铜价或进入“高波动+强支撑”的震荡新周期
引言:今日(10月20日)沪期铜主力2512合约高开高走,盘中触及85980元/吨高位,收盘涨0.73%报85380元/吨,全天成交量与持仓量双双攀升,伦铜亦偏强上行至10668.5美元/吨,涨幅0.58%。但在这波“量价齐升”的表象下,铜市正上演着宏观预期与基本面的激烈博弈——美国政府停摆扰动、美联储降息“箭在弦上”,国内三季度GDP增速放缓至4.8%,叠加铜精矿供给持续偏紧、下游“畏高”情绪蔓延,铜价或进入“高波动+强支撑”的震荡新周期。
一、市场动态:价量齐升背后的“两极分化”
沪铜主力2512合约今日表现亮眼:开盘即站上84660元/吨,盘中最高冲至85980元/吨,最终收于85380元/吨,全天成交158656手,较前日增加37606手,持仓量同步增加11337手至226910手。现货市场同样“涨”声一片:长江现货1#铜价大涨1050元至85990元/吨,上海、广东地区分别涨1070元、960元,升贴水呈现区域分化——上海升水40-120元(涨30元),而广东则从贴水50元转向升水150元(跌80元),显示华东、华南需求强弱差异。
二、宏观博弈:降息预期升温与贸易摩擦反复​
当前铜价波动已深度绑定宏观变量。美国方面,政府停摆进入第19天,FAA因空管人力不足致多地机场航班延误,叠加CME FedWatch工具显示10月降息概率接近100%、12月再降概率96%,美元指数持续承压跌至98.5关口附近,为铜价提供宏观支撑。但美联储官员降息分歧加剧,沃勒主张“谨慎降息”,米兰呼吁“50基点激进宽松”,政策路径不确定性扰动市场。
但与此同时,中美关系出现缓和信号,特朗普称“100%关税不可持续”,希望获取中方稀土出口管制延迟,中方坚持平等磋商立场,贸易摩擦短期降温;但美国对华投资限制法案或于11月生效,长期科技脱钩风险仍存。此外,英国《金融时报》曝出的“特朗普敦促泽连斯基接受俄条件”事件,又为地缘风险蒙上阴影,市场避险情绪升温。
国内层面,三季度GDP增速放缓至4.8%(前值5.2%),房地产投资同比降12.9%,基建对冲力度不足,加上外需疲软及中美贸易紧张拖累;工业产能利用率同比降0.5个百分点至74.6%。尽管“十五五”规划草案强调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等或成新刺激方向,但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仍存,市场对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动向高度关注。
三、基本面:矿端紧缺加剧,库存拐点未现​
供应端:
全球铜矿现货TC费用跌至-40.8美元/吨历史低位;海外矿山扰动(如印尼Grasberg铜矿因泥石流停产,智利Codelco罢工持续,TECK旗下矿山产量指引下修)加剧原料紧张预期。
冶炼端,国内10月炼厂检修量环比增20%,如龙头企业(江西铜业、云南铜业)等企业下调产量指引。再加上当前铜矿及粗铜供给紧张,叠加硫酸价格回落挤压利润,开工率面临回落压力,预计10月电解铜产量继续走低。
库存方面: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公布数据显示,伦铜库存延续回落姿态,截至10月20日最新库存水平为137,175吨,降至两个半月新低。上海期货交易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10月17日当周,沪铜库存小幅累积,周度库存增加0.5%至110,240吨至五个半月高位。。国际铜库存增加5358吨至17,031吨。但国内保税区库存有所流出缓解压力。
需求端分化:
新能源韧性​​较强:新能源汽车方面产销持续维持良好健康状态;光伏装机量同比增31%,每GW用铜量达450吨,支撑高端铜材需求;但传统领域表现疲软​​:电网投资增速降至3.2%,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降19.5%,压制线缆消费。
现货市场实际消费呈现“高铜价抑制效应”:下游企业因畏高情绪采取谨慎采购策略,现货市场成交偏淡。但需注意,近期冶炼厂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现货供应趋紧;节后铜价高位维稳下,阶段性刚性需求释放推动交易量增加,市场存在追涨补货举动,显示需求韧性犹存。
四、技术面信号:高位震荡区间形成​​
​​关键支撑​​:84,500元/吨(20日均线+缺口)、83,000元/吨(斐波那契38.2%回撤位);
​​上方阻力​​:86,000元/吨(前高密集成交区)、88,090元/吨(年内高点);
​​量价背离​​:沪铜持仓量增至22.7万手(历史64%分位数),但成交量未持续放大,警惕获利盘抛压。
​​海外机构看涨逻辑​​:高盛​​:铜矿资本开支不足导致2026年供需缺口扩大至150万吨,目标价11,500美元/吨;
但ccmn分析表示,鉴于当前走势,仍需要维持谨慎心态:因再生铜供应增加(占消费比重升至35%),削弱精铜需求弹性。短期库存累积或压制涨幅,建议沪铜在84,000-86,000元/吨区间高抛低吸;
后市展望:震荡中寻找“强支撑”逻辑
短期来看,铜价将延续高波动特征: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美联储降息路径仍主导情绪;基本面则呈现“矿端紧缺+冶炼收缩+社库反弹有限”的强支撑格局。分析指出,全球矿端供应增速不足1%、冶炼端产量增长有限、国内消费紧平衡,在宏观扰动放缓及成本端强支撑下,铜价或重新转入震荡上行通道。
投资策略上:产业客户​​,利用期货锁定远期成本,铜杆企业可逢低建立虚拟库存,中长期则需等待更低位置布局。需密切关注贸易局势演变、冶炼厂检修规模扩大对供应的收缩压力,以及铜价回落后开工改善、库存累增放缓的边际变化。​​投机者​​,84,500元/吨下方分批建仓多单,止损设于83,000元/吨,目标86,500元/吨。
整体来看,当前铜市正站在“宏观预期”与“基本面现实”的十字路口。在美元承压、降息预期强化、矿端供给持续紧张的“三重支撑”下,铜价短期或维持高位震荡;但需求端“畏高”情绪与库存累积压力,又为上行空间设置“隐形天花板”。投资者需紧盯宏观数据(如周五美国9月CPI)、政策动向(如中美贸易谈判)及供需边际变化,在波动中把握“强支撑”下的结构性机会。

 

6.中国铜市“铁王座”要松动了?全球铜需求格局迎30年最大变局!
——从“中国独大”到“多极驱动”的铜业新时代
10月20日市场传来重磅信号——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全球铜需求版图正酝酿结构性巨变。未来十年,美国与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铜消费增长主力,而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出现三十年未有之逆转。
“中国引擎”降速,铜价逻辑生变
过去25年,中国凭借“基建狂魔”式扩张,将铜价从1500美元/吨推涨至超1万美元,贡献了全球超六成增量需求。但如今,国内电网建设进入“饱和期”,工业产能利用率见顶,铜消费增速明显放缓。Panmure Liberum分析师汤姆·普莱斯直言:“中国铜囤积速度在下降,市场正回归西方与新兴市场主导的传统周期。”
美印接棒,铜需求“双核驱动”成型
据预测,到2031年中国精炼铜消费占比将跌至52%(约2700万吨),较2026年57%的峰值明显回落。而同期美国需求将飙升至220万吨,增幅近五成;印度需求突破100万吨,激增超三成。美国“老电网换新”、数据中心爆发式增长,叠加AI产业能耗支撑,成为其需求主推手;印度则狂建输电网络,冲刺2030年500吉瓦非化石能源目标,铜需求随之水涨船高。
关税“火上浇油”,中国出口优势遭挤压
特朗普政府对进口铜管、电线加征50%关税,直接冲击中国对美出口。数据显示,美国曾是中国第四大铜管出口地,去年进口量达1440万吨,今年前七个月仍超800万吨。分析人士指出,西方“逆全球化”浪潮将加速中国铜制品出口放缓,推动全球铜市场走向多元化。
铜市进入“多极时代”,价格波动加剧
CRU咨询预测,2030年中国铜消费(含再生铜)占比将降至57%,较今年59%继续下滑。而除中国外的亚洲铜需求将增长25%至920万吨,电网、通信、数据中心领域需求更将攀升35%。基准矿业情报(BMI)强调,未来铜市将由多国基建投资共同驱动,中国虽仍为最大消费国,但“单核时代”一去不复返。
这场铜需求大迁徙,本质是全球经济重心东升西降的缩影。当中国从“狂飙突进”转向“提质增效”,美印的基建红利与产业革命正接棒成为铜价新引擎。对于投资者而言,盯紧美国电网改造进度、印度新能源项目落地速度,或许比紧盯中国PMI数据更能捕捉铜价脉搏——毕竟,铜的“多极时代”,才刚刚开始。

7.【十年剧变】超级买家“中国”退潮,美印强势“接棒”重新定义全球铜市场的供需版图
当铜价还在每吨1万美元关口震荡时,一场静默却深刻的消费格局革命已悄然启动——中国这个曾经推动铜价飙涨400%的超级买家,正逐步让出全球铜需求“火车头”的宝座。高盛、BMI等机构最新数据显示,未来十年,美国与印度将以年均50%和30%的增速强势崛起,重新定义全球铜市场的供需版图。这场变革背后,藏着AI浪潮、电网升级与地缘博弈的复杂交织。
中国“减速带”:从57%到52%的占比变迁
过去二十年,中国凭借基建狂飙和工业扩张,将全球铜消费占比推高至峰值57%。但分析师汤姆·普赖斯指出,这种“超高速增长”正在退潮。到2031年,中国精炼铜需求占比将回落至52%,年增速将从过去的8%降至3%左右。这并非需求萎缩,而是回归“设备更新周期”的正常节奏——当高铁、电网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增量需求自然放缓。
美印“双引擎”:本土产能与绿色野心
美国正以“关税+本土化”组合拳重构铜供应链。特朗普政府对铜管、铜线征收50%关税,直接刺激本土生产——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1440万吨铜管,今年前七个月已达800万吨,潜在市场丢失将倒逼本土产能扩张。康科资源研究总监邓肯·霍布斯警告,西方抵制加剧或拖累中国制成品出口,间接影响铜消费。
印度则以“绿色野心”开路。为达成2030年500吉瓦非化石燃料发电目标,其输电网络需扩容,BMI预测2025-2030年除中国外亚洲铜需求将增长25%至920万吨,其中电力基础设施需求激增35%至220万吨。更关键的是,印度人均铜消费仅0.7公斤,远低于中国的8公斤,增长空间巨大。
格局重构:从“中国周期”到“全球共振”
这场变革的本质,是铜需求驱动从“中国基建主导”转向“全球科技+绿色基建共振”。AI数据中心建设、电网数字化升级、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扩张,正在创造新的刚性需求。高盛模型显示,仅AI数据中心一项,未来十年就将拉动全球铜需求增长200万吨,相当于当前全球年消费量的2%。
挑战与机遇:供应链韧性考验
需求版图重构下,供应链韧性成为关键。中国虽仍占全球精炼铜产能半壁江山,但西方国家正加速布局本土精炼与回收产能。例如,美国计划投资30亿美元建设西部铜冶炼厂,欧盟推出“关键原材料法案”强化稀土、铜等战略矿产储备。这种“去中心化”趋势,将重塑全球铜贸易流向与定价逻辑。
综合来看,“铜”这个工业文明的“血液”,正在经历十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需求“退潮”不是衰落,而是成熟市场的必然;美印“接棒”亦非简单替代,而是全球科技革命与绿色转型的镜像。对于投资者而言,把握这一趋势需穿透短期波动,聚焦长期结构性机会——从铜矿资源储备到精炼技术突破,从电网智能化改造到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每个环节都藏着新的价值密码。在这场全球铜消费格局的“新旧动能转换”中,谁先读懂产业逻辑,谁就能在变局中抢占先机。


8.9月废铜进口同比增14.8%!10月却要降?清关排队+亏损,四季度难了
10月22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铜废碎料进口量达18.4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4.8%,实现单月同比显著增长;1-9月累计进口量为169.9万吨,同比增幅1.4%,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不过,从9月底开始显现的多重行业变化,正给后续进口市场带来压力,市场分析预测10月废铜进口量或出现回落,四季度进口增长面临较大阻力。
据行业人士透露,进口环节的首要变化来自海关监管力度的提升。自9月底起,国内海关针对废铜进口的抽检率明显提高,同时强化了对进口原产地证件的核查工作。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美国废铜通过转口贸易进入中国市场的数量呈现增长态势,这一现象也成为海关查验的重点方向。监管措施升级直接导致国内主要废铜进口港口宁波、佛山出现大量进口柜排队清关的情况,废铜清关周期较此前明显延长,货物流通效率受到直接影响,部分进口贸易节奏被迫放缓。
除清关环节的阻碍外,铜价持续走高引发的进口亏损问题,也进一步抑制了贸易商的进口积极性。近期铜价维持高位运行,使得进口废铜的成本与国内市场售价出现倒挂,贸易商亏损空间不断扩大。在盈利预期低迷的背景下,多数贸易商选择谨慎操作,主动缩减进口规模,这一因素与清关趋严形成叠加效应,共同对废铜进口动能构成压制。
综合来看,尽管9月废铜进口数据表现亮眼,但后续支撑动力已明显减弱。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受清关效率下降、进口亏损难以快速扭转等因素影响,10月废铜进口量大概率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对于传统进口旺季的四季度而言,当前多重制约因素短期内难以缓解,废铜进口量实现大幅增长的难度较大,整体增长压力凸显。目前市场正密切关注海关监管政策动态、铜价走势及贸易商盈利状况的变化,以研判进口市场后续复苏节奏。

 

9.供紧需韧叠加乐观政策驱动 23日铜价或上涨
短评:美指下跌支撑,隔夜伦铜收涨0.59%;矿端供给收缩、品位下降支撑铜价,新能源结构性爆发增长提振需求,叠加宏观政策驱动,今现铜或上涨。
【铜期货市场】美指下跌支撑铜价反弹,金属需求前景有所修复,隔夜伦铜震荡上行,最新收盘报价10659元/吨,收涨62美元,涨幅0.59%,成交量15515手减少1192手,持仓量317268手减少1426手;晚间沪铜高开后偏强运行,主力月2512合约最新收盘价报85380元/吨,涨390元,涨幅0.46%。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10月22日伦铜最新库存量报136850公吨,较上个交易日减少300公吨,跌幅0.22%。
今日沪铜主力2512合约高开,开盘价报85400元/吨,涨410元。
供需基本面偏强:近期海外主要多个铜矿接连出现生产中断事故,加剧矿端供给收缩担忧。叠加全球铜矿资源枯竭及矿端品位下降(如智利铜矿品位从2010年1.2%降至2025年0.8%)推高开采成本,原料开采受限进一步加剧供给紧张。需求端韧性较强,新能源结构性爆发增长提振需求,如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铜量达83公斤(燃油车4倍),2025年全球销量或破3000万辆,新增铜需求超20万吨;光伏每吉瓦装机需铜500吨,全球新增596GW装机对应30万吨增量;AI服务器单台用铜1.36吨(传统仅3-5公斤),数据中心建设激增需求;中国特高压电网每公里耗铜20吨,美国电网改造计划持续推高用铜量。
近期宏观政策偏乐观,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强烈。周五将公布的9月CPI报告,报告显示核心通胀率维持在3.1%符合市场或低于预期,可能进一步强化降息预期,花旗银行预测伦铜明年二季度LME铜价将涨至14000美元,这也给市场带来看涨预期。在多重利好驱动下铜价保持高位运行态势,今现铜或上涨。

 


10. 宏观情绪高涨刺激资金回流 24日铜价或大涨
短评:24日起中美经贸磋商启动,市场预期贸易战暂缓,隔夜伦铜收涨1.49%;国内电解铜库存回落,宏观情绪高涨刺激资金回流,今现铜或大涨。
【铜期货市场】24日起中美经贸磋商启动,市场预期贸易战暂缓,提振金属需求前景,隔夜伦铜走势强劲,尾盘涨势靠前,最新收盘报价10817元/吨,收涨158美元,涨幅1.49%,成交量24037手增加8522手,持仓量315591手减少1677手;晚间沪铜高位走强,主力月2512合约最新收盘价报86730元/吨,涨1150元,涨幅1.34%。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10月23日伦铜最新库存量报136925公吨,较上个交易日增加75公吨,涨幅0.05%。
今日沪铜主力2512合约高开,开盘价报86710元/吨,涨1130元。
宏观方面,美国政府停摆致新屋销售及营建许可修正值原定今日发布计划搁浅,但劳工部仍将按期于北京时间20:30公布9月CPI以保障社保福利支付准确性。经中美商定,副总理何立峰将于10月24-27日赴马与美方开展经贸磋商,围绕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探讨关键经贸问题,市场对明年经济预期升温提振铜价。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闭幕后“十五五”规划建议出台,扩大内需、新质生产力培育及高质量发展政策为市场注入信心。
基本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中国精炼铜产量126.6万吨同比增10.1%环比降2.7%符合预期,交易商预计10月产量将进一步下降。23日国内电解铜现货库存较20日降0.57万吨,虽周内有到货但整体库存回落,然铜价高位抑制下游消费,部分仓库出库量一般致库存降幅有限。不过,新能源板块韧性持续提振消费预期,叠加宏观情绪高涨刺激资金回流做市,今现铜或存大涨预期。

上一页:没有了 下一页:美联储鸽派落空激荡市场:美元强弱博弈、铜价中枢上移与政策新变局​